一天接诊130多人 三伏贴倍受欢迎
   发表日期:2024-07-17 17:32:39

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7月15日,夏季进入三伏第一天,高州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三伏贴治疗室”门前一大早就排满了人。与往年相比,今年微信预约和现场接受“三伏贴初伏贴”治疗的群众均增多了一倍,这表明中医健康养生的理念越来越受群众认可。裁剪1000.jpg

在该科主任谢懋华的指导下,护士长李小群带领专科护士为就医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适宜技术,每天根据患者的病症对症治疗,包括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艾灸、雷火灸、平衡火罐、火龙罐、针刀、温通刮痧等16项技术,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护士服务周到,除了穴位全贴满,还问我哪里痛,帮我一一贴好。”“小孩经常感冒,听说用中药贴穴位可以增强免疫力,就带小孩过来贴贴看。”“贴上有点辣辣的,像是喝了胡椒汤,打通经脉的感觉。”“鼻子塞了好久,贴半小时鼻子通气了,确实有点用,中伏贴我再来。”享受到“三伏贴”治疗的群众对该科的服务赞不绝口。当天,中西医结合科共为130余名群众提供服务。

据了解,“三伏贴”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治疗方法,源于其独特的冬病夏治理念,所谓“冬病”,就是指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这类疾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即中医所说的阳气不足。而“夏治"则是利用夏季自然界旺盛的阳气,通过特定的治疗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冬病”。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通常持续30至40天,三伏季节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间。今年的三伏时间是7月15日至8月14日,按每10天为一伏计算,共有4个“伏”。初伏已过,中伏贴时间为7月25日,末伏贴8月4日,加强贴8月14日。贴敷时间为上述日期当天或前后3天,每次贴敷1至2小时,间隔7至10天为宜。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是因为此时人体的皮肤松弛,毛孔扩张,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从而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小儿来说,由于他们的体质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三伏天灸”治疗,效果往往更为显著。“三伏贴”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

  专家提示,“三伏贴”有特定的适用人群,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疾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