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期,人体也开始阳消阴长。此时有些人会出现口干舌燥、目赤牙痛、皮肤干裂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秋燥。秋燥易犯肺,还会耗伤津液。因此,立秋后的养生要点,是预防肺燥,守护阴津,做到“五防五调”。
立秋后要防五种疾病
防秋季感冒。立秋后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易因没有适应温差变化引起抗病能力下降,出现乏力、流鼻涕、咽喉疼痛及发烧等症状。
1.防鼻炎
立秋后空气中湿度逐渐降低,下雨次数逐渐减少,空气中水分蒸发快,人容易感到鼻腔干燥;加之立秋后气温下降,鼻腔内神经对温度的降低非常敏感,人容易出现鼻子不通气、流鼻涕等症状。
2.防消化道传染病
在饮食卫生方面,要注意预防冰箱食物储存不当引起的肠炎,如果出现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防心血管疾病
立秋后余暑未消,日常人们出汗较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引起大脑血液灌注不足或回心血量减少,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
4.防乙型脑炎
8月、9月是乙型脑炎的流行季节,10岁以下儿童更应警惕,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嗜睡、精神变差等情况,家长应带他们及时检查。
立秋后养生需“五调”
立秋后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做到“五调”。
1.精神调养
秋季内应于肺,立秋后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心情舒畅,肺气自壮。
2.起居调养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天气转凉,还应及时增添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
3.饮食调养
秋燥易伤津液,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不吃生冷,应适当多吃一点酸味果蔬以滋阴润肺。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百合、山药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4.运动调养
立秋后,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以强身健体。
5.进补调养
立秋一到,气候转凉,但仍有“秋老虎”肆虐,容易使人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也有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建议到医院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补调养。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